▼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的表现主义,且看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法国画家的异彩纷呈
LisaManqi 发表于 2015-12-30 21:11:31, 1回 / 25253阅
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将欧洲艺术发展推向高潮。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就可以称作欧洲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新古典主义最著名的画家是大卫(David),是革命政府的“官方艺术家”。
和安格尔一样热衷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
他的作品表现出单纯、高贵的美,古典的宏大意味、简介的形式和主题的英雄性,舍弃了无助于主要效果的枝节细部。他坚定地维护古典绘画传统,在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论战中,他是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
代表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刻画了老夫要求三个儿子立下誓言的时刻,颂扬了忠诚卫国的无畏精神、荣誉和自我牺牲,把荣誉和祖国置于人一切情感之上,具有英雄的题材, 清晰的形式,强烈的稳定感和坚实感。背景深 处的巨大黑洞暗示着旧制度的死亡,在强光照射下的两组人物则表现了共和的光明。
《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
《萨宾妇女》
记录了革命者和记者马拉在他的浴缸里被一个保守派的支持者用刀暗杀的真实事件。这幅画并没有描绘暗杀的血腥场面,而是选取了一个惊愕得说不出话来的片刻。画中马拉的形象接近于耶稣受难后的样子,凸显出了马拉维政治理想而殉难的性质。同时,作者对遇刺占有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和庄重永恒的气氛溢于 画外。这时,达维特直接用艺术作品来反映革命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其他新古典主义的著名画家还有吉洛德,代表作《安底密翁的睡眠》《大洪水》;
勒布伦夫人是专门为皇后画像的画家,但是她的著名作品是《母女图》,描绘的是她自己和女儿亲切拥抱的场景;
普吕东,代表作《正义女神和复仇女神追赶凶手》《劫走普塞克》
格罗,代表作《雅法城的黑疫病人》
安格尔(Ingre)坚持绝对精准的训练、鄙视即兴发挥和零乱无序,对线条的运用出神入化。严格遵守比例、对称的原则,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把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结合起来。他的大批肖像作品多描绘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具有造型准确、画法精细、构图严谨的特点。由于过于理智地谨守古典的内容和形式,安格尔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方向的革命精神与时代感渐少,预示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逐渐消亡。
代表作《泉》
通过一个持罐子倒水的裸体少女的形象,表现了理想化和古典的美
《大宫女》
《土耳其浴室》
《瓦尔品松浴女》等等;
盖兰也是新古典主义的著名画家,但是浪漫主义的许多名家也出自他的门下,热里柯、德拉克罗瓦、高尼埃都出自他的门下。

浪漫主义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沼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文学与艺术的重要流派,在艺术上,浪漫主义的主张与新古典主义的观点针锋相对,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纪、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浪漫主义重视画家的想象、重视色彩、反对单纯取法于古典范例,反对清晰的轮廓线以及故意安排的构图,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强调个性、自发性、主观性、激情、想象、超越性、心灵的真实和自由等。浪漫主义体现在美术方面有这样几个明显特征: 
(1)浪漫主义本质的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浪漫主义是对启蒙主义、18世纪的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  
(2)浪漫主义对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根源和中世纪感兴趣,对社会现象密切关注。  
(3)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对异国情调、遥远时代、神秘性、怪异性的向往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4)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绘画重视色彩效果;讲究画面的整体而不拘泥于西部的真实和摹写;重视画面构图的生动效果,常以对角线和不安定的构图代替古典主义的讲究安定效果的金字塔式的构图。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先驱席里柯Géricault,他一生执迷于马匹,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参加沙龙的作品《骑兵》以一位挥刀驰骋的指挥官表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荣立金奖。两年之后,他又展出《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溃不成军。
名作《梅杜萨之筏》
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触礁沉没,军官乘救生艇逃命,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创作了震惊画坛的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它将一场震撼人心的灾难凸现出来,通过触目惊心的悲剧画面揭露了当时波旁王朝的腐败和堕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该作既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也有写实主义的严谨。画家将艺术化的形象塑造(皮肤的红润光洁,头发胡须都整洁美观,形体突出)与写实地描绘那种极度的痛苦相结合,同时,将木筏上的人物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使整体性强,众多人物的排列和黑白交错增强了起伏动荡的宏大震撼效果,是画面蒙上了紧张和恐怖的气氛。画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几个月中只到海边去了一下——为了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画室里,并请来肝炎病人作模特儿,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你长久地置身画前,会有海浪击身的逼真感。当这幅巨作在英国首次展出时,便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骑兵军官在冲锋》、《受惊的马》、《狮摞马》
《埃普松赛马》
这一郊外赛马的激烈场面不仅反映了席里柯对赛马比赛的极大兴趣和当时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激奋豪放的个性特征及在色彩表现上受英国风景画家的强烈影响。这种在构图、动势、色彩、光景及环境、气氛上的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古典规范平和宁静的画风,对法国的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美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是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浪漫派画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领袖,在热里科死后,他是浪漫主义的领袖,与安格尔继续两派的论战。他以富于激情和动感的构图与色彩挑战了保守的学院派传统,受到青年一代画家的普遍尊敬。在他的画面上,除了飞腾的笔触与跳跃的色块,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个欧洲人在描绘一个骁勇善战的东方民族时所流露出的力量和兴奋。
《但丁之舟》
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受到观众注意的作品,这幅作品在沙龙中的展出不仅惊震了巴黎艺术界,同时也使德拉克洛瓦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这幅画包括了他今后风格一切特点的萌芽。深暗的调子——主要的表现因素,取代了明亮的调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情节,而且主要是为了满足色彩上的需要。“但丁的舟”就像是相互对立的和用色彩表现出来的亮调子和暗调子的一个和弦。画中的形体塑造效果是由死人的痉挛而僵硬的裸体构成的。前景那个向仰的死者的脸部在绘画上很完美,僵死的颜色加了一些红色的变化,而对比性的笔触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浑圆的感觉。
《希阿岛的屠杀》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为了纪念巴黎政变,他创作了《自由引导人民》,尺幅巨大,效果撼人。画中高举旗帜的女战士被画家面会成裸露着上半身的女神的形象,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象征了自由和希望。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从人物不同的衣服、帽子等着装可以看出,暴动获得了除顽固的君主制度拥护者以外的各个阶层的支持。整个画面所描绘的逼人的氛围和枪林弹雨的场面富有概括和夸张性,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萨达纳巴尔之死》
《抽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
《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雅各与天使搏斗》
《阿尔及尔的妇人》
是德拉克洛瓦赴东方后做作,具有神奇的东方情调。

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画家重视的是真实,他们厌恶虚假造作的官方艺术,以自己的风格作为对它们的反抗。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特征主要是:反对艺术中的因袭保守和理想化,反对虚构臆造和脱离生活,主张描写当代生活。它坚持表现当代生活,并往往以社会低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和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Courbet)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他的许多自画像,如《叼烟斗的库尔贝》、 《带黑狗的库尔贝》和大型寓意画《画室》中的库尔贝,都具有这样的气质。由于革命思想家普鲁东和诗人波特莱尔的影响,库尔贝在1848年就积极投身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1872年,库尔贝又投身伟大的巴黎公社运动,担任公社委员和美术家联合会主席,巴黎公社失败后,库尔贝被捕入狱,在狱中所画的《戴贝雷帽系红领带的库尔贝》,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革命风貌。1873年,经友人保释,库尔贝出狱,随即流亡瑞士,1877年12月31日在瑞士的洛桑逝世。
代表作《画室》
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创作了名画《画室》。巨大的画幅展示了画家在巴黎的工作室。画面结构恢弘,色调丰富,颜色层次和谐。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奥南的葬礼》
《筛谷的妇女》
《石工》
是库尔贝的重要代表作。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 一幕,石工艰苦的劳活使他震惊了。 画上那个老工人形象非常感人。他跪着一条腿,在低头砸石块,对照身后那个 年轻石工,他的劳动量似乎是超负荷的。再从艺术形式处理上看,画家以两个背朝 着观众的石工姿势来展现,目的是要加强生活形象的偶然性,决非人为化,可是画 面的构图显得不大平衡。观众只能注意到人物的动势。当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官方的舆论与批评有如疾风暴雨。说他爱低级、爱庸 俗,说这种艺术乃是对艺术的玷污。 此画不幸于1945年时被毁了,原藏德累斯顿国立画廊。

巴比松画派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重要画派,主要活动与19世纪30-70年代,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面对景物写生,创作出大量著名作品。

卢梭代表作《阳光下的橡树》

《森林出口》
杜比尼(Daubigny),巴比松派,代表作《春天》《维埃尔威尔的黄昏》
柯罗(Corot),巴比松派,代表作《蒙特之桥》
《纳尔尼桥》
《孟特芳丹的回忆》
他还是著名的肖像画家,著名的肖像有
《带珍珠的少女》《梳妆》
米勒(Milet),他是讴歌农村生活的大师。
《拾穗者》
《簸谷者》《牧羊女》
《晚钟》
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乡村质朴的风景。画面上,两个劳作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在落日余晖中听到了远处村庄的教堂传来的钟声,于是垂首默默地祈祷,肃穆而又虔诚。没有刻意摆布的道具,只有极为普通的劳动工具和地里挖出来的土豆。人物的体验和期望仿佛都弥漫于黄昏的暖色调中了,形成一片极为动人的氛围,整个画面质朴而又崇高,宁静而又饱满,展示了真实而又有点感伤的乡村生活场景。
杜米埃(Daumier),针织讽刺画家,擅长城市题材,讽刺画是他最擅长的一种形式。
《立法肚子》、《三等车厢》、《宽恕》、《唐·吉柯德》。

印象主义:得名于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印象主义一词有两层含义:①指产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画派;②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内的印象主义美术思潮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后者具有世界性意义。印象主义流派出现于1874年。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反对当时已经落入俗套、只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寻找创作源泉、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G.库尔贝的写实作风的影响和推动下,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一反欧洲几百年来在画室中作画的传统习惯,摒弃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主张到室外,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视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 物体在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在绘画表现上开辟了新的领域。
突出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印象主义美术强调光线和色彩的效果,运用纯色,追求明亮的光调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对物象的形较为忽视。  
第二,印象主义美术表现的题材仅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并不关注描绘对象的社会含义。  第三,印象主义美术直接描绘客观场景片段或瞬间印象,并追求不完整的构图效果。  
第四,印象主义美术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印象派直接到户外进行写生,忠实的表现客观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象主义画家也是现实主义画家,他们想要描绘的是瞬间的印象,注重的是绘画语言本身。是一个关系比较松散的画家群体,但是作为与官方沙龙的反动与挑战,他们在1874-1886年举行过8次展览。

马奈Manet,他与印象派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却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选材和表现风格自由,不受空间透视的束缚,以及有外光的新鲜感,打破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棕褐色调。到后期,他又改用彩色笔触和彩色线条作画。
《吹笛少年》《奥林匹亚》
《草地上的午餐》
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在船上作画的莫奈》《福立斯—贝热尔酒吧间》
Oscar-Claude Monet莫奈Monet,曾在格莱尔画室习画,是印象派最为典型的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莫奈的少年时代在勒阿弗尔度过,1860年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他积极参加了一群青年艺术家在巴黎盖尔波瓦咖啡馆的定期会晤,是 这群画家(后来成为印象派社团)中的中心人物。1870 年莫奈访问伦敦,从J.M.W.泰纳的外光表现技巧中得到 启示。从英国归来后,在勒阿弗尔港创作风景画《日出· 印象》。莫奈很喜欢到户外去写生,经常呼朋引伴同行,结伴出游成为印象画派的特色之一。莫奈一些连作系统,像干草堆、教堂、或者莲花池等都是在观察记录光线短时间的变化.  
莫奈画了一批户外写生的系列作品,往往是同一角度画上几十幅作品,着力表现在不同的时辰下浓郁的色调,实验不同光感的气氛。
1874-1886年间,巴黎举办了八次印象派画展,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后一次均未参加展出。由于在这三次展览中的作品已经有悖于原来的创作手法。为了坚持信仰,莫奈拒绝参加展览以示反抗。这是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印象派信条的表现,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原因。
《印象·日出》Le soleil levant
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 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 系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 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远处的工厂烟 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 “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 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这幅画描绘了日出水面的瞬间印象,水光洁天的朦胧晨雾将红日、扁舟、岸上的景物乃至整个画面都融成一片,形成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整个画面笔法粗放零碎,注重总体氛围和效果,较少顾及细枝末节,忽视了对景物形的具 体写实。色彩光辉灿烂,光与影被重视。
《鲁昂大教堂》
这幅作于1894年的《鲁昂大教堂》是他20幅同题材的连作之一。壮观的建筑形象,完全被强烈的反射光冲淡了,看了令人目眩。建筑 物本身的结构似乎被一层厚厚的光所包裹。在画卢昂教堂时,莫奈从黎明的薄雾画到昏昏日落,不断在好几幅画布上记录建筑物在阳光下的反射光变化。庄严的哥特式教堂在他的眼里,成了一簇充满着色彩旋律的光的结晶,人们已经看不到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只有一层刺眼的复杂的反射光。
《火车站》《修路》《草垛》
《睡莲》是他在晚年视力不佳的时候完成的。1890年代,莫奈开始专注且持续的以睡莲主题创作。1900年代,莫奈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但他仍继续绘画,而且还在画睡莲,越画越大。1910年代,莫奈遭受第二任妻子,与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也急速恶化。讽刺的是,莫奈到此时才算是成功画家,作品开始受到国家收藏,并有钱建了大型画室。他开始画大型的睡莲壁画。1920年代, 这个时期他的重心放在罗浮宫即将展出他的睡莲作品,仅管视力已经接近失明,他还是画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为止。 
德加Degas《浴女》《等候出场》《舞蹈课》
雷诺阿Renoir《大浴女》
《包厢》
《游船上的午餐》《煎饼磨坊的舞会》
毕沙罗Pissarro: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打果子》
西斯莱Sisley《风景》
莫里索

“新印象主义”,也可以称为“点彩派”或者“分色主义”。点彩派根据色彩分割的理论指导创作,在具体创作的时候采用点彩的方法。
代表人物修拉(Seurat)《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风景》
《库尔波夫瓦之桥》
西涅克也是点彩派的重要人物。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发展过来的,或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反动。不满足于对现实的忠实表现,而是重视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社团,也不是一个派别,他们没 有像印象主义那样定期举行过展览,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他们被冠以“后印象主义”的称号,仅仅是后人为了把他们和印象主义区别开来所使用的一个名称。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对20世纪西方的艺术有直接的影响。塞尚重理念,注重结构,注意画面的建筑美。孕育着立体主义的因素。凡高、高更注意感情,强调色调的美和艺术表现的象征意义,对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如果要寻找20世纪抽象主义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塞尚给几何形的抽象派以启发,高更和凡高则被抽象主义中直抒感情的一派所推崇。由于塞尚强调主观创造性,否定模仿自然,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推崇为“现代绘画之父”。
特点主要是:  
第一,后印象主义美术更加强调内在心灵的表现,强调通过美术作品主观的书法作者的自我感受。
第二,后印象主义美术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第三,后印象主义美术并不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而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主义诸位画家在风格手法上都有很大差别。
塞尚(Cézanne),在重视印象派在外光色彩上的成就同时,更加注意对象内在结构的稳定性的表现,他的表现方法暗示了立体主义的方向。原来学法律的塞尚,在巴黎认识了毕沙罗,后来决心去画画。最早塞尚的画,浪漫的性格很重,喜欢画一些有情欲幻想的人物画。后来受到毕沙罗的影响,才开始画印象派的风景画,学会理性分析的画法,最后渐渐发展成他自己极端理性的几何形式风格 塞尚,有“现代画之父”的美称,那是因为他把画面分成几何形状的一块块颜色,后来毕加索和布拉克发明他们的立体派,就是受到塞尚的影响。然后“立体派”又是抽象艺术的来源,追根究底,塞尚就成了祖师爷。一般艺术史,都把塞尚归类在“后期印象派”,和梵高、高更一起,并称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师。
《普罗旺斯的石山》《吸烟者》《静物》
《玩纸牌的人》
《苹果和桃子》
凡·高Vincent Van Gogh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此时他才37岁。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早期画风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影响,后吸收浮世绘的养料,开始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凡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阶层的生活有所体验,曾经想当农村画家,表现农民和城市的生活。1885年,他创作《食土豆者》,是以贫苦的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为作此画,他绘制了约50幅农民头像。凡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1888年,由于奥的帮助,他的3幅油画和数幅素描,才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1890年,他在布鲁塞尔20人展览会上的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被人收购,这是他在世时唯一售出的作品。凡高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难以为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凡高的艺术对后人的启示。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凡·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食土豆者》
凡·高自从于1880年学习了米勒的作品后,决心也成为一个“农民画家”。在构思这幅画时,他似乎感到自己就与画上这些人物是一家人,他和他们一样贫穷憨厚。为了描绘这个主题,他注意农民的形体和姿态。用粗犷的笔触,浓重的色彩去充填他的画稿上的素描。颜色由于反复涂抹,已显得混浊,缺乏一定的透明度。 画上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桌子前,周围空间也很拥挤。低矮的房顶,给人以压抑感。中间挂着一盏煤气灯,右边一个农妇在斟茶,与此相对的左边一个男子在切土豆。一家人辛勤劳动,晚餐桌上只是土豆。后面端碗的老妪和左近带头巾的妇女形象,显得那样苍老而丑陋。《吃土豆的人》是凡·高受到米勒影响的第一幅创作。但就构图特点来看,与伦勃朗那一幅《爱莫斯的基督》有许多相似之处。不管怎样,凡·高确实在此画上寄予了自己对穷苦人的深挚感情。《向日葵》
以大笔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向日葵的姿态,既有茂盛生长的,也有枯萎凋落的。画家用粗硬的线条和金黄色的主色调表达了他内心对生命的希望与被生活和疾病折磨的痛苦感情,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主观表现力。这是凡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说它是一组作品.在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中,凡高的向日葵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还向我们展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向日葵"为什么这么有名?就好像"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有名一样."蒙娜丽莎"的神奇之处在于她的微笑,而我认为"向日葵"的绝妙之处在于凡高为我们描画出了向日葵这样一种颇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饱满与生机(虽然它们被放在瓶中).画家通过描绘向日葵,向我们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也许还有更多...《星夜》

凡·高在精神病院附近画就的。他在这幅画里剧烈地表达燃烧的内心感情。从画面看,夜空中的星星的轨迹,起伏震动的山坡,旋转上升的柏树枝,一切都在动荡不安之中。整个画面以木刻般的曲线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构图,天际的动荡又和地面上村庄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自画像》


《没胡子的自画像》《夜间露天咖啡座》

《割耳后的自画像》《阿尔的小屋》

1890年创《加歇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梵高作品《罂粟花》失窃 价值5千万美金 原藏于开罗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
高更Gauguin1848年6月7日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为妻。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成为职业画家,曾团结一批未成熟的青年画家组成蓬塔旺画派。 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
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中年才开始完全投入艺术创作,他善于学习土著文化艺术,还吸收东方绘画、中世纪艺术、黑人艺术等多方面的艺术特点,成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
梵高:单纯、热情、没有心机的荷兰新教徒。
高更:冷酷、功利、刻薄的法国天主教徒。
梵高曾于1888年春移居到法国南的阿尔勒, 高更也于十月应邀前往与梵高共同作画。
梵高与高更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但两个人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在性格方面,梵高有着癫痫病人所特有的偏执,而高更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酷。一次他们为了一副画争吵得很凶,梵高拿出枪射向了高更,高更带着受伤的身体离开。过了许多天,梵高觉得想念高更,就去看望他,两人从归旧好。两人都少年气盛,在现实中又那么不如意。之后一个自杀身亡,一个在孤岛上抑郁而终。
《塔希提妇女》
《塔希提岛上的女人》
《塔西提岛上的森林里》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卢梭(le douanier Rousseau)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纳比派(Nabis)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流派,纳比意即“先知”。代表人物夏凡(Chavannes)、莫罗(Moreau)、维雅、勃纳尔
图卢兹-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也与纳比派的成员有过密切的联系。
《红磨坊的舞厅》Lautrec
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  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随意的笔触、粗放的线条以及简洁的造型,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
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其绘画作品多采用简洁夸张的造型和大色块的组合,营造宁静安谧的画面气氛,具有装饰感和形式感,给人舒畅惬意、轻松愉快的视觉享受。马蒂斯曾说过“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对于一切脑力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它好像一种抚慰,一种镇定剂,或者一把舒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们的疲劳。”其代表作《舞蹈》
《带帽子的女人》 《红色的和谐》
《音乐》
立体主义:1907年诞生于法国,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前卫运动之一。立体主义的探索主要有两种风格: 1907-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1912—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分析立体主义是将客观事物的各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按照几何形加以概括,再组合在一个画面中。综合立体主义不局限于绘画的种种限制,将客观物体本身引入绘画。采用拼贴方式,将彩纸片、旧报纸、木纹纸和电车票等贴到画面上。引入题字、数字和乐符等符号,减弱了透视感,强调作品的平面属性,引发人们对客观世界之外的联想。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1900年他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瘦削的形象和蓝色调给人孤独、绝望之感,充满悲剧性,这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1907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转向新画风的探索,创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威农少女》
《格尔尼卡》壁画,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艺术潮流,强调通过夸张变形等主观化处理,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呐喊》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蒙克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
返回法语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