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2008年5月,我参加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法语二级笔试。三个月后,考试成绩揭晓,我取得了二级笔译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第一次参加考试就顺利通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而我明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不是仅凭侥幸:从2006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我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积极的准备。但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与翻译息息相关,提高翻译技能是职业所需,也是日常工作的必然结果。
我从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法语,法语系本科毕业后,考取了法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那个时候,国内的高等教育在除英语之外的其它小语种专业尚未开辟专门的翻译学方向,在学校期间,我们在课堂上的翻译练习只是以提高外语水平为目的的语言练习,而并没有为职业翻译所开设的课程。所以,当我真正开始以翻译为职业、从事中译法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七年的法语专业学习并不能让自己完成高质量的中译法稿件。我这才意识到,掌握一门外语并不意味着能做好翻译,尤其是从母语到外语的翻译。
由母语使用者来进行从母语到外语的翻译工作,这在国际翻译界、尤其是西方翻译界是不被认可的。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语必须是译者的母语,只有这样,出来的译文才能被受众所接受。然而,我所从事的外宣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就目前状况来说,没有足够多的中文水平较好的外国人;另一方面,在翻译有关中国文化、政治政策方面的稿件时,吃透原文往往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或许要采取比较贴近中文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母语为中文的译者或许更胜一筹。当然,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准确地把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我们的工作流程中有一个外国专家审读、修改的环节,这也是为了弥补中国译者在外语表达上的缺陷。经过了这样的polish,译稿的质量倒也还颇近人意。
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法语能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我把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养成了一些有益的学习习惯,我想也正是由于这些习惯,让我在没有刻意备考CATTI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考试。
首先,每天保持一定的法文阅读量,阅读文本的来源为两方面的渠道:一是法国媒体的文章,为的是在随时跟进法国时事、社会、流行趋势的同时,学习地道的法语表达,积累单词量。我比较喜欢登陆雅虎法国的网站(http://fr.yahoo.com),浏览每日头条,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点击进入,查看全文。二是中国本土的法语网站新闻,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人民网等。在这些文章中,会有大量中国特色的词汇与表达,比如“两会”、“科教兴国”、“廉洁奉公”等等。这类词汇在我们进行政治稿件的中译法过程中会经常碰到,掌握了它们约定俗成的译法,会使翻译工作事半功倍。
其次,充分利用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听法语。由于我的工作以笔译为主,听力练习的目的也以学习新表达和强化记忆为主。我的听力材料来源也分为国内国外两种。国内主要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新闻,国外的则是法国广播1台(http://www.rfi.fr/)和法国电视2台(http://jt.france2.fr/20h/)的新闻节目。
再次,通过学习法文版中国政府白皮书、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文献等等,熟悉政治政策类文件的翻译方法和固定表达法。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法两个文本对照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先看中文,试着自己做视译,然后再对照法文版,取长补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笔记,把一些新词和新的表达法记下来,以便以后不断温习、强化记忆。
还有一种积累词汇和固定表达法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翻译方法,就是做语料库(documentation)。在拿到一篇需要翻译成法文的文章后,首先确定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法文网站上搜索3篇左右相关主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找出涉及该主题的专有名词、人名、主题词汇和主题表达、甚至是一些特别地道的法语句式,记录下来。比如,在翻译一篇关于“经济衰退”的文章之前,我以“récession économique”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出两篇法文文章,分别是法文维基百科对该现象的解释和一篇讲述“2008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主题会涉及的专有名词和人名,如:经合组织、阿兰•格林斯潘、美联储等;以及相关固定表达,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负增长、刺激政策、金融泡沫、流动性过剩、滞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抵押贷款、金融衍生产品、经济见底等等。在随后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之前所做的准备非常有用,有些句子甚至可以直接套用。这样操作出来的法文译稿也更符合法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
翻译水平的提高和外语学习一样,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日常的积累和努力才是最关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任何考试都仅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验。
【注:文章转自网络】
我从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法语,法语系本科毕业后,考取了法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那个时候,国内的高等教育在除英语之外的其它小语种专业尚未开辟专门的翻译学方向,在学校期间,我们在课堂上的翻译练习只是以提高外语水平为目的的语言练习,而并没有为职业翻译所开设的课程。所以,当我真正开始以翻译为职业、从事中译法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七年的法语专业学习并不能让自己完成高质量的中译法稿件。我这才意识到,掌握一门外语并不意味着能做好翻译,尤其是从母语到外语的翻译。
由母语使用者来进行从母语到外语的翻译工作,这在国际翻译界、尤其是西方翻译界是不被认可的。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语必须是译者的母语,只有这样,出来的译文才能被受众所接受。然而,我所从事的外宣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就目前状况来说,没有足够多的中文水平较好的外国人;另一方面,在翻译有关中国文化、政治政策方面的稿件时,吃透原文往往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或许要采取比较贴近中文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母语为中文的译者或许更胜一筹。当然,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准确地把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我们的工作流程中有一个外国专家审读、修改的环节,这也是为了弥补中国译者在外语表达上的缺陷。经过了这样的polish,译稿的质量倒也还颇近人意。
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法语能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我把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养成了一些有益的学习习惯,我想也正是由于这些习惯,让我在没有刻意备考CATTI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考试。
首先,每天保持一定的法文阅读量,阅读文本的来源为两方面的渠道:一是法国媒体的文章,为的是在随时跟进法国时事、社会、流行趋势的同时,学习地道的法语表达,积累单词量。我比较喜欢登陆雅虎法国的网站(http://fr.yahoo.com),浏览每日头条,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点击进入,查看全文。二是中国本土的法语网站新闻,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人民网等。在这些文章中,会有大量中国特色的词汇与表达,比如“两会”、“科教兴国”、“廉洁奉公”等等。这类词汇在我们进行政治稿件的中译法过程中会经常碰到,掌握了它们约定俗成的译法,会使翻译工作事半功倍。
其次,充分利用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听法语。由于我的工作以笔译为主,听力练习的目的也以学习新表达和强化记忆为主。我的听力材料来源也分为国内国外两种。国内主要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新闻,国外的则是法国广播1台(http://www.rfi.fr/)和法国电视2台(http://jt.france2.fr/20h/)的新闻节目。
再次,通过学习法文版中国政府白皮书、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文献等等,熟悉政治政策类文件的翻译方法和固定表达法。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法两个文本对照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先看中文,试着自己做视译,然后再对照法文版,取长补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笔记,把一些新词和新的表达法记下来,以便以后不断温习、强化记忆。
还有一种积累词汇和固定表达法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翻译方法,就是做语料库(documentation)。在拿到一篇需要翻译成法文的文章后,首先确定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法文网站上搜索3篇左右相关主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找出涉及该主题的专有名词、人名、主题词汇和主题表达、甚至是一些特别地道的法语句式,记录下来。比如,在翻译一篇关于“经济衰退”的文章之前,我以“récession économique”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出两篇法文文章,分别是法文维基百科对该现象的解释和一篇讲述“2008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主题会涉及的专有名词和人名,如:经合组织、阿兰•格林斯潘、美联储等;以及相关固定表达,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负增长、刺激政策、金融泡沫、流动性过剩、滞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抵押贷款、金融衍生产品、经济见底等等。在随后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之前所做的准备非常有用,有些句子甚至可以直接套用。这样操作出来的法文译稿也更符合法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
翻译水平的提高和外语学习一样,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日常的积累和努力才是最关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任何考试都仅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验。
【注:文章转自网络】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
返回法语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