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电影圣地刮起“中国风” 中国电影戛纳再掀热浪
苏旭副主任、余劲松总领事、乌雍副市长、张子萱、塞尔日主席在电影节海报前。
观众热情与代表团成员交流。
6月8日,世界电影圣地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风”余波犹在,第五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带着中国的电影的最新成果又走进这个小城再掀热浪。当晚,由法国中国电影节组委会与戛纳影迷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戛纳中国电影节”在戛纳阿尔卡德(les Arcades)电影院拉开帷幕。中国驻马赛总领事余劲松及总领馆领事官员,法国中国电影节秘书长、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苏旭及副主任魏军,戛纳市市长代表、副市长卡特琳娜·乌雍,戛纳影迷协会主席塞尔日·巴西勒尔维斯基,电影节技术与艺术顾问龙爱乐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影片放映了由张子萱主演的电影《匆匆那年》。张子萱出席开幕式并与观众进行了长时间的热情交流。
苏旭代表电影节组委会对大家表示欢迎。他指出,从5月11日在巴黎举行开幕式以来,电影节所选10部电影得到不同城市的观众的热烈响应和好评。这次来到电影圣地接受影迷们的检验,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碰撞的好机会。组委会特别邀请年轻演员张子萱出席开幕式,现场与大家交流,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电影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及对电影的态度。我们希望我们所选择是电影能为大家打开了解中国及其发展的别开生面的一扇窗。
乌雍副市长热情表示,法国中国电影节走进戛纳,再一次给戛纳带来强劲的中国风,对此,戛纳市政府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随着中国与法国关系的深化和发展,戛纳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法国中国电影节不仅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会通过电影了解中国社会和发展,通过电影节进一步增进戛纳与中国的各种文化交流。
余劲松总领事代表中国驻马赛总领馆对电影节开幕表示祝贺,对戛纳市政府及协会、影院对电影节的支持表示感谢。中法都是电影大国,电影交流源远流长,1958年中法就合拍了影片《风筝》,这是中国首次与外国合拍影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法两国电影人通过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同样,法国电影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她自己也深受法国电影的影响。像《最后一班地铁》等影片在中国深入人心。余劲松指出,法国中国电影节从创立以来,对推进两国电影多方位合作与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成果丰富。对法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及感情,增进双方的友谊,促进两种文化的对话起到了桥梁和窗口的作用。
龙爱乐向大家介绍了影片选择的过程及标准。10部电影都是在法国未放映过的最新电影,在中国拥有极高人气,基本反映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的全貌。
《匆匆那年》以一对年轻人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中学生、大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在中国获得了极佳的票房。影片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法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活及场景,并带有多种时代的印记。张子萱表示,出演这个电影,好像自己重新又从初中生到高中、到大学生活了一遍一样。
电影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他们热烈提问,与张子萱进行热情交流。莫尔代尔先生是戛纳一所中学的负责人,他感觉电影展现了一个非常不同于法国中学生的世界,这对法国学生了解另一个国度的年轻人非常有好处。同样,他对中国电影人的工作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很感兴趣。他表示,这样他在给学生介绍中国的时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了。
青年亚历山大曾在中国厦门学过半年汉语,现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他的职业正和电影中的男主人公陈寻的职业一样。电影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也对人物有着深刻的理解。“电影表现了青年人的真实情感和遭遇,平淡的故事拍得很有悬念,结尾也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观众们对青年演员张子萱颇具好感,希望能看到她更多的电影。张子萱表示,随着法国中国电影节的举办,中法合拍影片也越来越多,自己很希望能在合拍影片中扮演角色,也希望能再带自己的作品与法国观众见面。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