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中国国务院首办专题座谈讲3D打印 这个主题欧洲有话要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会上,李克强等国务院领导观看了3D打印技术应用成果展示,并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关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世界3D打印主流技术和将带来的科技重大突破的介绍。期间,李克强不时提问,与专家交流。据悉,第一会议室平日里是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部署重大政策的地方,而这次它变成了政府首次“专题讲座”的课堂,可见中国领导人对3D打印的重视。
8月21日,李克强在听取专家介绍后作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国务院首次“专题讲座” 李克强请院士敞开讲
8月2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变成了一间临时讲座场所。主讲者是一位7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技术总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北京《新京报》消息,而“听众”则是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各部部长、央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
李克强开宗明义表示,当今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正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创业。新事物层出不穷,像3D打印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新的技术潮流,实际上从实验室研究到开始应用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天这个专题讲座,特意请国务院各位领导、各位部长们和央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来听听讲解,以增加我们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中国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内历来“惜时如金”。常务会议上,部长们的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即便召开各类座谈会,时间控制不好的发言者经常也会收到工作人员的纸条提示。
卢秉恒院士在这方面显然相当严谨。他对讲稿中的一些段落有时仅举其要,PPT演示中的一些要点也只是一语带过。李克强很快注意到此点。他马上插话道:“卢院士,您敞开讲,没关系,不用赶时间。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听您讲,不用节省时间。”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称,有熟悉卢秉恒教授的人士表示,他可以说是推动国内3D打印研究的第一人,不仅是3D打印领域的第一个院士,更曾牵头成立中国3D打印研究院。对于3D打印的未来的未来,卢秉恒曾明确表示“是馅饼,不是陷阱。”
GE公司新一代的LEAP喷气发动机采用3D打印的部件。(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中国发展快起步晚,欧洲有啥成果值得借鉴
中国政府网消息,敞开讲的卢秉恒院士分析“中国制造2025”时就表示,支撑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是:机器人、智能装备以及3D打印。这其中,中国高端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都处在产业化的艰苦攻关期,而3D打印技术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和企业的跑马圈地期。卢秉恒认为,3D打印最符合工业4.0的制造工艺。它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产品开发周期与成本成倍下降,基本上是原来的1/3至1/5,使用材料利用率由5%提升至85%。他还拿GE公司作为范例称,GE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创新的工作,用3D打印把20个零件合成了1个零件,提高燃油效率15%,发动机前进了一代。目前,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在很多领域,还需要向欧美等3D打印技术发展大国学习借鉴。
制造业。按照德国工业4.0整个框架来说,未来的工厂有可能从集中式生产转成分布式生产。3D打印会快速使用,未来工厂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拥有几千人和各种设备的工厂不同,未来的工厂可能在客户的客厅,通过3D打印来打印。过去生产一台电饭锅,可能在中国的广东生产,然后运到非洲送给客户。但是未来,在工业4.0时代,这个广东的电饭锅的公司只需要电脑设计、图纸,通过电脑传到非洲客户的电脑,可以通过客厅的3D打印机把这台电饭锅打印出来,这就意味着客厅已经成为生产车间。
医疗领域。2011年6月,一位83岁的女性骨髓炎患者(几乎整个下颚骨受到感染)在荷兰接受手术,成为3D打印颚骨的第一位受益者。而英国诺丁汉Attenborough公司定制替换人造髋关节和膝关节目前已变得越来越普遍,3D打印技术的无限可能正在彻底改变医学界。
航天和国防领域。中电网消息,GE已经在使用3D打印机生产复杂喷气发动机零件,该零件是一种3D火箭引擎喷射器,已经通过了NASA的一项主要测试。与传统制造相比,这一技术将使该零件成本缩减30%、制造周期缩短40%。美国航天局官员认为,它可能预示着推进系统制造的新时代的到来。
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馆里常常会用很多复杂的替代品来保护原始作品不受环境或意外事件的伤害,同时复制品也能将艺术或文物的影响传递给更多更远的人。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就因为原始的托马斯·杰弗逊要放在弗吉尼亚州展览,所以博物馆用了一个巨大的3D打印替代品放在了原来雕塑的位置。
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业里,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已经接受了用3D打印机打印的建筑模型,这种方法快速、成本低、环保,同时制作精美。2014年,全球首座3D打印建筑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动工”,预计3年内完工,据荷兰建筑师汉斯·韦尔默朗称:“这栋Canal House 3D大约建筑将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项目,因为它不仅采用的是无污染的生物材料,而且还是一种集建筑工地、博物馆和研究设施的三合一综合体,它必将给建筑工业带来一次革命”。
3D打印的心脏。(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国创造活力正在激发,欧洲有啥经验能够提供
李克强在此次专题讲座中强调,要提高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关键要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亿万人的创造活力。要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推动企业包括大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通过体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让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让广大热衷创新创造的创客和极客大展身手,使“双创”成为新动能,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共同铸就中国制造业新辉煌。
在制造竞争力方面,欧洲的创新参与、平台、成果转换等一系列链条都已相对完善。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曾撰文称,2013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中国3D打印代表团一行18人带着好奇之心,应邀访问欧洲,就深化中欧在3D打印领域的对话合作交换意见,这是首次以中国3D打印代表团的名义与欧洲同行对话。
他在文中直言,“过去我们没有走出去,对国外同行的情况不太清楚,只是在新闻里或一些会议上了解信息,很多专家对国内3D打印发展一直比较乐观,他们的基本判断依据是:目前全球3D打印技术都不成熟,都还处于起步期,或者处于概念阶段,差距都不大,因此中国3D打印总体与国际同步。”然而,虽然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但在对欧洲3D打印发展有了较深刻认识后发现,这种判断过于盲目和草率。
首先,欧洲的工业化进程较早,工业基础扎实。欧洲3D打印行业的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基础、产业形态、材料等领域都已经比较完善。
其次,欧洲打印企业规模普遍较大,一般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亿欧元以上。相较之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同类企业收入过亿,甚至超过1000万欧元的也没有几家。收益受限也制约了企业的科研投入。反观欧洲企业,对于研发新技术的投入比例很高,这也使得欧洲3D打印技术发展很快。
而且,中国3D打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欧洲几家大企业不仅完成了在欧洲的布局,还通过代理商完成了在中国几个主要城市的战略布局,提前占有市场。
目前看来,中国官方已经将发展3D打印技术提上了行政议程。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援引官方分析人士的话称,这样有关新领域专题课将更多的在中南海举行,未来的施政将更有行业针对性。对于下一步的部署,李克强提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政府监管方式,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和维护公平的良好环境。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