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办诗歌朗诵会 中国诗人巴黎以诗会友
梁源法(一排左一)、翟永明(一排左二)、王寅(一排左三)、弗朗西斯(一排左四)、洪嫚(二排左三)、叶星球(二排左四)、陈晓燕(二排左五)、黄冠杰(二排左六)、徐虹(二排左七)等诗人和嘉宾合影留念。(图片来源:本文照片均由欧洲时报实习记者姜婉茹摄)
6月4日,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办诗歌朗诵会。5位旅法诗人:《欧洲时报》前总编、“欧洲龙吟诗社”创社社长梁源法,法国欧华历史协会会长叶星球,《欧洲时报》采访部主任黄冠杰,作家、画家徐虹,法国世界桥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洪嫚与从国内远道而来的知名诗人翟永明、王寅一起,分享诗歌之美,为这个喧嚣的时代带来了一份难得的诗意与美好。
马恩河谷(Val-de-Marne)国际双年诗会主席弗朗西斯·孔布(Francis Combes)、欧洲时报副社长陈晓燕等中法嘉宾、诗歌爱好者出席了朗诵会。
陈晓燕表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诗人们为生存奋斗的同时坚持写诗,十分难能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坚持,永葆诗意。
王寅、翟永明、黄冠杰、叶星球、徐虹、洪嫚等分别朗诵了《情人》、《最委婉的词》、《果园》、《巴黎印象》、《再生》、《独立松》等作品,弗朗西斯·孔布为大家朗诵了法语译文。诗作风格各异,或浪漫婉转,或深沉浓郁,或质朴自然、或雄浑大气,或洒脱不羁,营造出一个令人沉浸的思考空间,使观众能够跟随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敏锐细腻的感知力,在诗意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随后嘉宾们交流中法诗歌发展的情况。翟永明说,80年代,中国诗歌出现了新的思潮,但那时候诗歌市场表现不佳,出版社不愿出版诗集,诗人们被迫谋生。90年代到2000年,诗歌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不过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诗歌。从前审查严格,现在审查逐渐放宽,这对诗歌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今诗歌发展出现了回暖,有很多民间团体在坚持做诗歌活动。王寅表示,现在传播的渠道改变了,诗歌的篇幅大多短小,非常适合碎片化的阅读。在微信上出现了有100多万粉丝的诗歌公众号,它们推送的时候,会有几万人同时读一首诗,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风格上无论是当代、古体、外国诗歌,只要是好诗,传播速度就非常快,有不少外国诗人最大的读者群在中国。可以说通过互联网,诗歌获得了重生。弗朗西斯介绍说,法国诗歌发展的情况也不是特别好,不过朗读会的形式使得诗歌创作的手法、分享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年来诗会越来越多。比如马恩河谷国际双年诗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已经是第13届,吸引了来自中国、越南、韩国、远东地区和法国的多名诗人参加,大家可以跨越语言、国籍的界限,交流诗歌,增进友谊,共同促进诗歌的发展。
王寅,诗人、作家,现为《南方周末》文化记者,著有《王寅诗选》、随笔集《刺破梦境》等。翟永明,2012年荣获意大利国际文学奖(Ceppo Pistoia),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现居成都写作兼经营“白夜”酒吧。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