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二战400万华侨华人募捐参军 筑援华后盾
在对抗法西斯的浴血历程中,华人华侨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将世界各个国家的华侨华人调动起来,在欧洲,他们捐款捐物,揭露日军暴行;在东南亚,他们钻进丛林与日军打起了游击战;在美国,他们踊跃参军,游说当局加大援华。这些事迹让海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波澜壮阔地展开。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于2005年发文评价称,世界华侨华人对抗战的贡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支援义军 抗日救亡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同祖国人民风雨同舟,前赴后继,“爱国精神,见重环宇”,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
综合北京《华声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燃起侵华战火,淞沪会战爆发。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迸发出强烈的民族热情,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抗战,声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从而揭开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华侨华人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广大华侨华人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和通电,誓作北平学生的坚强后盾,愿与中国民众一起共同承担救亡的重任。“亡国之危机一时未除,救国之运动一日不止”是当时侨界的呼声。
办报演出 海外宣传
“九一八”事变后,世界各地华侨即通过办报、办电台、演出救亡戏剧和抗日歌曲、演讲、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向侨居地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报道中国抗日的真相,呼吁国际友人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持中国抗战,捍卫世界和平。
广大海外侨胞利用与当地社会联系紧密的便利条件,广泛争取侨居国各阶层人士和进步团体,走访政治家、商人、学者、教会领袖等社会名流,促其主持正义,发挥社会影响,动员本国人民推动本国政府建立反日政治同盟,援助中国抗战。在侨胞们不懈地努力下,援华抗日的舆论响遍全球。
欧洲、北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友好人士,先后建立了一些反日援华联合组织,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不许出售或运输军事物资给日本的“不供给运动”、“一碗饭运动”、购赠“希望书行动”等等,打击了日本对外经济。
国际友人的热情支持,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鼓舞了中国人民,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认购国债 无私捐款
抗战期间,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
华侨华人抱着“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止,则后方之急需一日不能停”的决心,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1937年至1942年间,国民政府先后6次发行救国公债共30亿元(中华民国早期法币,下同),其中华侨认购达11亿,占总数超1/3。而1937年国民政府的全部国内税收不过13亿元。
同时,海外侨胞抗战期间汇回中国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抗战也起了很大作用。这使当时生产落后、财源枯竭、外贸逆差严重的中国,获得了重大的财政援助。
此外,广大华侨华人还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方式,支援中国抗战。这些物资援助,大大增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从财力、物力上援助抗战,是华侨华人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方式,是中国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一致对外 团结抗战
海外华侨华人不仅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积极促成者和忠实的维护者。众多华侨华人认同并响应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国民党内部亲日派、叛国投敌活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38年10月,针对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降活动,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获大会通过。这仅有11个字的提案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沉重打击了投降派的嚣张气焰。
汪精卫公开投敌后,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先生斥之为“秦桧卖国求荣”,要求“宣布其罪,通缉归案,”对打击投降势力,遏制顽固派的分裂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皖南事变”发生后,海外数百个华侨华人团体、各界人士纷纷发通电、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制造分裂的图谋,极力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
中共当时高度评价海外侨胞的正确立场,表示对侨胞在关键时刻能够“关怀祖国、呼吁团结、敬佩不已”。
回国参战 血洒疆场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华人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被称为“华侨抗日女英雄”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李林,回中国后曾任山西抗日游击第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1940年4月下旬,为了掩护部队突围,李林带领骑兵连抗击日军,在战马死亡自己负伤又有日军围堵的情况下,她仍持双枪打到最后,并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是菲律宾归侨,曾就读于马尼拉岷里拉中西学校。1927年回国并参加中共革命。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于次年在狱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32岁。
当时的中国空军里,也有不少华侨飞行员,多数都在抗战初期浴血长空。抗战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干城”。
还有很多海外归侨参加战地服务团、华侨记者团和华侨救护队,活跃在前线和后方。更有众多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带着大量食药品、武器等物资进入中国,再送往前线慰劳抗日将士。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