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绵延千年的对话:中欧文化交流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从来没有中断过与欧洲文化的交流,无论是在唐朝还是元朝,以及现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文化的交流,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地缘边界线,向一个文化共同体发展。西方艺术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
“每年我们会举办13到15场艺术展览,300场到400场文化活动,”尤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直接跟欧洲发生关系的文化活动有上百场。”尤洋表示,近几年中国公众愈加愿意走进美术馆,欣赏西方文化。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一家有着欧洲背景的美术馆,位于北京798艺术园区,创始人是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尤伦斯先生的父亲曾是比利时的驻华外交官,他的舅舅曾担任比利时的驻华大使。“尤伦斯先生很早就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家在中欧文化交流当中也算比较典型的代表。”尤洋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当时是照搬欧洲成熟的美术馆模式创立的。”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简称尤伦斯)2007年成立,在这近8年间,尤洋深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生的转变。“在最初几年,我们工作的很大成分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我们所呈现的内容也是东西方文化中最重要和最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例如埃利亚松、黄永砅等。”尤洋说。
尤洋指出,经过2008年奥运会之后两年的沉淀,中国当代艺术的氛围不仅是在市场层面,中国公众对当代艺术文化的兴趣也愈加浓厚。“2011年,我们的参观人数第一次突破了50万人,随着影响力的增加,我们开始更加趋向于推出中西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最初知名艺术家的对话到现在最前沿艺术家的对话。”尤洋说。
2014年尤伦斯参观人次达到86万。“这一数字据媒体统计我们在亚洲范围内只做当代艺术的机构里排名是第一的,而这一数字切实地反映了当地公众对文化艺术兴趣的增长。”尤洋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文化行业是不可能摆脱这种社会形态的,”尤洋说,“中西方文化交流也就变得更为重要,进行艺术文化生产其实早就突破了行政地缘边界线,我们开始更加关注的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概念。”
中国人来欧洲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
在中国公众开始把进入美术馆欣赏西方艺术作为生活方式之一的同时,一些之前在中国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士也选择来欧洲。
“我是2007年来的法国,” 巴黎文娱传媒总制片人蔡斯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选择欧洲纯粹是由于喜欢那里的风景、历史和文化,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没错,直到现在我仍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过去中国艺术家是不是在欧洲学习过,在当时或许还会是一个评判标准和优势,”尤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现在我们更多地是以艺术本身的价值为衡量标准,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蔡斯图回忆,在他刚到法国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在参观游览的所有王宫和城堡中,几乎都有中国元素,比如中国厅或中国园林,这在几个世纪前就很时髦,就像现在有钱的中国人喜欢欧洲奢侈品一样”。
蔡斯图认为,中国现在需要有更多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能走出去,“比如唱遍欧洲各大顶级歌剧院的中国女高音袁晨星和二胡演奏家果敢,他们都是常年在欧洲的文化工作者,虽然在中国国内知名度不高,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文化使者。”
中欧文化交流同样为欧洲各国带来了经济机遇。“中国人近年来在欧洲的文化交流,还有个趋势,就是跨越文化普及和推广阶段,不少人已经开始进入资本运作,”蔡斯图说,“比如在法国收购酒庄、城堡和剧院。”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