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接二连三遭遇恐袭
7月14日晚,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发生恐袭事件,84名无辜群众死于一辆重型卡车的撞击和碾压之下。这是继去年1月巴黎发生《查理周刊》编辑部遭袭之后,法国发生的第三起造成巨大伤亡的血腥恐怖案件。人们不禁要问,法国为何接二连三地遭遇恐袭,而恐怖分子为何在法国为所欲为、连连得逞?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节,当晚尼斯举行盛大的烟火晚会,成千上万的当地民众和外国游客聚集到尼斯最繁华的滨海大道。当晚10点30分左右,烟火晚会刚刚结束,一辆19吨重的白色半挂式冷藏货车突然行驶到滨海大道的人群聚集区,滨海大道当晚封路,司机谎称运送冷饮食品而得以进入。卡车进入后便直接冲上没有遮拦的人行便道,然后就加速冲向聚集的人群。卡车疯狂地左冲右撞,撞击和碾压的行人无数。3名警察发现后立即追上去试图阻拦,此时,卡车前面一名勇敢的行人跳上驾驶室旁的踏板,手伸进车窗试图扭动方向盘。驾驶室内的人举起手枪进行回击,这位行人立即跳下车去。这个行动分散了凶手的注意力,赢得了时间,后面追来的警察立即开枪将行凶者当场击毙。随后,大批警察赶到,控制住局面。据法国内政部最新公布,这起事件共造成84人当场死亡,另有18人伤势危重正在进行抢救。
法国总统奥朗德事后宣布,这是一起恐怖事件。这起恐袭案使人联想到去年1月7日的巴黎《沙尔利周刊》编辑部遭枪击案和11月13日巴黎北郊法兰西体育场和市中心巴塔克兰剧场同时发生的爆炸和枪击案。那两起案件分别造成13人和130人死亡,从死亡人数看,尼斯案成为一年多来第二大恐袭惨案。不无讽刺的是,奥朗德在当晚宣布这一消息之前几个小时,他刚刚在爱丽舍宫接受传统的国庆节采访时明确表示,“法国目前(安全)已经好多了,顺利地举办了欧洲杯”。他还宣布,原来一直执行的全国紧急状态现在已无必要,7月26日紧急状态就将结束。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在尼斯就发生了新的暴恐,而且惨烈程度极高。奥朗德这时不得不宣布,全国紧急状态还要延长三个月。
尼斯案的发生,有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7月14日是法国一年一度的国庆节,这一天晚上法国各地均举行传统的庆祝活动,因此人们走上街头聚集狂欢,这就成为恐怖分子下手的绝好机会。自去年发生两起恐袭案件之后,法国政府采取了最高级别的警戒措施,全国至今处于紧急状态之中,而凶手选择国庆节这一天作案似乎有挑战法国政府意志和警方反恐能力的意味。
第二,欧洲杯足球大赛不久前刚刚在法国举行,政府十分担心在比赛期间发生恐袭事件,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且喜这次大赛进行的比较顺利,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此刻,朝野上下也无不松了一口气,民众安全感也稍有增加。可就在这个时候,暴恐事件再次发生,人们的心理底线彻底崩溃。政界和舆论对此无言以对。
第三,袭击发生在尼斯也并非偶然。前两次大规模恐袭事件都发生在首都巴黎,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巴黎的安全保卫工作上,而外省城市则成了薄弱环节,恐怖分子乘虚而入,尼斯成了第一个“牺牲品”。尼斯案件将给法国其他城市造成恐惧心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幸免于难。
第五,尼斯是法国南方重要旅游城市,是著名的地中海蓝色海岸的核心地区,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在400万人以上,年旅游收入1500亿欧元,是法国第二大旅游城市,仅次于巴黎。这次发生暴恐的地点是滨海大道,这个地方又称“英格兰散步街”,沿着地中海岸由西向东绵延7公里,直至摩纳哥。滨海大道云集了豪华酒店、高档餐馆以及赌场俱乐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次尼斯血染街头,外国游客死伤无数,将沉重打击旅游业。据报道,事件发生后,尼斯的各大酒店退订的游客人数不断上升。由此看来,恐怖袭击连续发生不仅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强烈冲击,而且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旅游业首当其冲。据统计,巴黎去年发生两起恐袭事件,使得法国酒店入住率从2015年4月的81.1%下降到2016年5月的70.4%,下降了11个百分点。
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尼斯案件是否有国际恐怖组织的背景。截止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根据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独狼”行动,“独狼”行动前几年在法国多有发生,大都是受到极端主义蛊惑的个别人临时起意采取的行动,与国际恐怖组织没有直接关系,伤害程度也比较有限。但是,这一次尼斯惨案则打破了过去的伤亡记录。另外,“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现在推行扩散政策,不仅直接策划指挥恐怖行动,而且呼吁活跃在欧洲国家的圣战分子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可以行动起来。可见,“独狼”与有组织行动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起来。这也正是恐怖主义的更加危险之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沈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