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法国华裔少年文化交流丰收 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北京启动
7月23日,第六届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在京开营,来自22个国家的360名青少年代表合影留念。(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旭 摄)
7月23日,法国青少年代表柯志成(前左三)以法国果酱与中国青少年代表换得一幅书法作品,上书:香远益清。柯志成在国家日活动中收获颇丰,他还换得“上善若水”书法作品、故宫台历等多件富有中国元素的礼物。(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旭 摄)
一本印有故宫精美藏品图的故宫日历、两幅隽秀的书法作品,来自法国的华裔男孩柯志成在7月23日下午举行的国家日活动上“收获颇丰”,这是他用从法国带去北京的特色果酱罐头和中国志愿者交换过来的,“这些礼品颇有中国古典文化韵味,我很喜欢,拿回去好好研读。”
2015年7月2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在京开营。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的360名国际青少年齐聚北京。与前五届相同,今年交流营的主题仍然是“在中国,交世界的朋友”(In China,Be Friends)。来自法国《欧洲时报》中文学校的华裔少年文化交流成果丰硕,非常高兴。
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更注重营员互动与交流,大部分主题活动都是各国青少年混合分组活动,各国营员可以充分地交流。另外,突出环保主题,倡导绿色生活也是这次交流营的一大亮点。
当日上午,各国营员们通过“破冰”活动开始了一天的友好交流活动。大家通过做同心圆游戏、互相交换名片、交换纪念品、并且共同绘制长卷图画认识了彼此,交到了异国的新朋友。
下午,“国家日”活动在用白色帷幔围起来的特色展区举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在自己国家的展台前热情推介自己从家乡带来的特色纪念品。青少年们可以拿自己的纪念品与他人互换,认识异国新朋友,增进感情。
在此次国际青少年交流营中,有14名来自法国《欧洲时报》中文学校的华裔青少年,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曾多次到中国,但远离父母、自己单独回祖籍国参加夏令营还是第一次。
在当日上午的长卷绘画环节中,年仅13岁的法国华裔女孩钟淑榕在画布里画了一个小女孩,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用英语写下一句“China and France is friend.”。钟淑榕特别喜欢中国文化,除了因为妈妈是中国人以外,还因为自己很爱看中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法国生活的她常常会上网看中国节目,例如《武则天》、《还珠格格》、《甄嬛传》等,她很喜欢看古装剧,因为这样她能从电视剧中学到在法国学不到的中国历史。钟淑榕的妈妈是中国温州人,爸爸是柬埔寨人,她说,自己虽然生活在法国,但是平常在家跟妈妈也是讲中文,而且妈妈每年都会带她回温州,此次参加完交流营以后,她也会回乡探亲。
而曾经回过五次中国、妈妈老家是北京的法国华裔男孩朱世豪对这次脱离父母独自一人的中国之旅充满了好奇和兴奋:“跟同龄人一起出来,有更多共同语言。”对北京大街小巷都很熟悉的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懂得许多中国历史,会剪纸和武术,还喜欢读唐诗。15岁的他已在《欧洲时报》中文学校学了7年中文,中文讲得颇为流利。
此次来中国,朱世豪最想去的地方是内蒙古大草原,他很想了解内蒙古族百姓的生活状态。
问及自己对中国的认同度,朱世豪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既是法国人,也是中国人。虽然我出生于法国,但我身体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
秋天将读高一的朱世豪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自己在读大学期间可以到中国实习,就像我姐姐那样。我希望自己以后能为中法两国交流作出努力。”
据悉,这360名国际青少年将在北京学习中华文化课,还将于7月25日参观北京的居庸关长城。除在北京的活动外,营员们还将分别前往内蒙古赤峰市和江苏南通市及上海市进行参访,活动将持续至7月29日。
据悉,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旨在搭建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让各国青少年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进友谊,培养营员们拥有世界公民的广博胸怀,感知和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和包容各民族文化差异,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友谊的种子。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